首页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学设计

成语大全 |

时间:

2020-03-16

|

【www.cnzealou.com--成语大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本站为您整理的“《荆轲刺秦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荆轲刺秦王》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3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学时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学时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

  二、导入新课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文章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了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

  (一)、解题并梳理文章脉络

  1.《荆轲刺秦王》这个标题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觉得关键词是哪一个?(“刺”)

  2. 本文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阅读时抓住“刺”,即可把握文章的脉络。

  (一) 刺之由: (“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 ——故事开端。

  (二) 刺之备: (“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故事发展。

  (三) 刺之时:(“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故事高潮。

  (四)刺之果:(末段)——故事结局。

  (二)、刺之由

  1.字词解析

  ①进兵北略地:向北

  ②则虽欲长侍足下:则,那么。虽,即使。足下,您,指荆轲,表对说话对象的尊称。又如:《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③微太子言:如果没有。又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这不仅是个省略句,还是个倒装句,经过调整后的语序是“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

  ⑤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又如《陈涉世家》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也表示假设关系。

  ⑦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处境困窘。今义,贫穷。古今异义。

  (三)、刺之备

  1.为行刺做了哪些准备?

  “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和“易水送别”五个场面。

  2.字词解析

  ①皆为戮没:读wèi,被。

  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③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被

  ④将军岂有意乎:是否

  ⑤既已,无可奈何:事已至此

  ⑥太子迟之:以……为迟

  ⑦仆所以留者:……的原因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学时重点

  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人物性格。

    学时难点

  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荆轲刺秦王

  一、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

  (一)、易水送别

  1.朗读文章第9段

  要求读准字音,学生常常将“太子和而歌”中的“和”读成hé,应读hè,解释应和。

  2.字词解析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来,表目的

  ③既祖:已经

  ④又前而为歌曰:前,上前。为,wéi,作。

  ⑤发尽上指冠:向上

  ⑥于是荆轲就车而去:接近,登上

  ⑦终已不顾:回头

  3.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易水送别

  4.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并中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悲、壮

  “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意味着荆轲此去凶多吉少,可谓是生人做死别。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我们的习作中常见的外貌描写是“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十分漂亮,也不十分丑陋”,外貌描写是为中心服务的,不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

  “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中音乐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渲染悲壮气氛。

  “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所要表现的是荆轲,为什么要写送行的宾客?

  正如《口技》中的“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观众的表情是为了突出口技人技艺高超。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只用一个动作就突出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刚毅性格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有感情地诵读第9段

  (二)、厚遗蒙嘉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11-13段内容。

  厚遗蒙嘉

  2.字词解析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泛指用作礼物的玉帛等物;(今义)货币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

  ③燕王拜送于庭:“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即“于庭拜送”。

  ④使使以闻大王:使,派。使,使者。

  ⑤乃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

  (三)、廷刺秦王

  1.字词解析

  ①以次进:按照

  ②秦武阳色变振恐:脸色

  ③群臣怪之:感到奇怪

  ④前为谢曰:为,wèi,为之,替(秦武阳)。谢,谢罪。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⑤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见,通“现”,露。又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⑥秦王还柱而走:跑

  ⑦箕踞以骂:箕,两脚张开,如同簸箕。踞,蹲或坐。箕踞,以示轻蔑对方。又如《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解释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第13段哪些字音重读?并简析原因。

  学生稍作思考,点名回答。

  明确:“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中的加点字重读,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引起了众人的猜疑,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形势非常危急。

  “荆轲顾笑武阳”中的加点字重读,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消除。再加上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3.第14-16段要用什么样的语速读?

  学生讨论思考。

  明确:14、15段读荆轲的动作语速快,“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读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语速也要快,“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读群臣语速慢,个个呆若木鸡。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

  16段眼看着秦王要成为荆轲的剑下之鬼,由于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投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转瞬之间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反“被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这一部分语速急促,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

  4.第17段哪些字音重读?并简析原因。

  学生稍作思考,点名回答。

  明确:“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和英雄虎胆。

  (四)课后作业:试总结荆轲这一人物形象。

  


延伸阅读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年祝福成语大全(合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08-08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年成语大全吉祥语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08-08
【导语】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本站整理“体现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以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db:cate]
2024-04-27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db:cate]
2024-04-27
1 通常指政治纲领。即国家、政党或集团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最根本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方针。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三国志·魏志·陈矫传》:“子 本 嗣,歷位郡守、九卿。所在操纲领[db:cate]
2024-04-22
2、我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达尔文  4、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知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 约瑟夫  6、“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李卜克[db:cate]
2024-04-21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Z音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与Z音相比,ZH音要将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和Z音相同。  S音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db:cate]
2024-04-21
《音乐之声》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砰然( ) 2、成语填空 流( )忘返 鳞次( )比 通( )达旦 固执( )见 忍( )不禁 众说纷(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峥嵘:高峻,突出 B.涟漪:细小的波纹 C.伫立:[db:cate]
2024-04-20
在线成语词典网()提供成语斩钉截铁的意思及对应读音、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斩钉截铁的反义词反义词、斩钉截铁的反义词英语翻译、斩钉截铁的反义词斩钉截铁造句等详细信息。访问地址: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db:cate]
2024-04-19
斩钉截铁反义词_随笔_生活休闲。斩钉截铁反义词 斩钉截铁是一个成语, 字面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 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那么斩钉 截铁的反义词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斩钉截铁的反义词 : 模棱两可、拖泥带水、模  斩钉截铁反义词 斩钉截铁是一个成语, 字面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db:cate]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