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呼吸化为空气》的读书笔记

读书手抄报 |

时间:

2020-04-01

|

推荐访问

【www.cnzealou.com--读书手抄报】

  《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一本生命之书。作者是一位濒临死亡之人。在写作这本书之前,他是斯坦福医院神经外科一位冉冉上升的医学明星。他为了追寻人生的意义,获取了文学硕士,但是文学没有解答他的疑问。他转而又去追寻神经医学。在外科手术台上,为了理解生命意义,奋斗了10年后,他逐渐有所领悟。然而正在他事业冉冉上升时,自身身患肺癌绝症,让作者对于生命意义,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

《当呼吸化为空气》的读书笔记

  因此这真的是一本关于生命意义的好书。也是一本生命之书。 值得细细品味。

  下面就是我读书笔记的摘抄,有兴趣的同学们不妨阅读原文:

  ------------------------------------

  上篇:

  作者最近几个月,体重开始下降,后背疼痛难忍。这是他的癌症征兆。虽然他是医学博士,同时在医院工作,有了病痛就去检查,但是作者还是没有在早期发现自己的癌症。一旦发现,就已经是肺癌晚期了,无法回复,只能延缓病情。 所以生命的无常,是难以捉摸的。而这种境况,对于一直在追寻人生意义的作者来说,也是个值得深思的事。

  作者在病房里面,做姑息治疗的时候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生活:

  外科住院医生工作的7年里面,作者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神经外科医生工作可不轻松。他每周100小时工作,每天累的眼睛流泪,脑袋疼。回家的时候没力气开车,要先打盹一会,才能开车回家。作者工作真是不惜力。作者经过了10年的学生(住院医生)生活,然后就可以变成神经外科教授了。

  按说应该满心欢喜,却发现自己得了癌症。

  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他小时候住在沙漠地区,妈妈担心教育质量不行,给他提供了大学书单,大量阅读让他爱上了文学。他认识到快乐幸福并非生命的意义。

  作者又是个印度人。他的父母从印度到纽约。学医。然后到金曼,希望开自己的诊所。然后从此每天忙到深夜,没有时间教导孩子。所以作者从小觉得不会当医生,因为当医生就代表着缺位,永远不在家。

  金曼位于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带,距离拉斯维加斯200公里左右。

  作者上大学之前,就找到了自己学学习的目标,探索人生意义,他想到文学是思想的高峰,而神经科学是探索大脑工作的原理的方法。他想针对这两个方向去学。

  大学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他对生命意义的体察达到了一个高峰,作者说道:此时此刻,电光火石,我明白了自已想要什么。我不相信孩子或者长者的智慧。当下便是风口浪尖,人生积累的经验,被生存的细节磨损消耗,我们智慧的高峰,就是生活的当下。

  很多对人生意义的研究,一直非常学术,如同僧侣修道。而形成这种意义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果说没有自省的人生不值得过,那么没有真正活过的人生还值得自省吗?

  作者在外科工作,不断研究大脑工作的原理,想到大脑就是个物理器官,负责产生思想。他有好的一面,赋予了我们建立关系,让我们人生充满意义的能力。但是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和我们的大脑是什么关系?是否因为大脑的故障,而影响了我们活着,限制了我们实现人生意义?因为大脑并不是我们自己,他只是个让思想运行的物理器官。而我们自己是什么?

  语言,让人与人的大脑之间可以沟通共享。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一个单词才有意义。因此,生命是否有意义,某种程度上要看我们建立关系的深度。就是说关联性加深了生命的意义。我们的经历,比如激情,饥饿,爱,一定通过某种方式,与神经元,消化道,与心脏跳动产生联系。不管这联系有多么复杂。贺亚农按: 生命,其实就想阿米巴虫一样,受到外界刺激,做出合理的反应。如果你做不出合理反应,你就死了。所以人类也一样,就是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不断精进让自己的反应更加有利于生存。所以爱,激情,饥饿,都是这一类的情绪。然后再说死:死就是没有反应了,或者没法反应了。我们把它叫作死。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再说生命意义,就是让自己能够继续反应下去的动力。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互动,让自己处于好的状态下。

  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问题:生理,道德,文学,哲学,在什么地方相融交汇?

  作者主修了文学硕士,然后作者逐渐明白文学不是方向,文学和科学精神几乎没有关系。就像猿猴看到火的感觉。医学却可能是个好的突破口。

  于是作者去申请了医学院。在申请医学院过程中,作者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对生与死的问题有实质性的道德意见,关键在于要对其有直接体验。

  作为医学院新生,尸体解剖是一个重要关口。一开始总会有奇怪的感觉。比如解剖后,看着一堆器官零件,作者对于这堆零件还是不是人,人性在哪里,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作为医生,必须放下罪恶感,放下患者的隐私,专注于侵入患者身体,为他重建健康。这种没有罪恶感的情况,是对你怎么看待人性的巨大挑战。贺亚农按,人性,并不是你看到这一堆零件,看见了才有的感觉,而是你自己时时想到的,心中评判得方法?你是尊重还是不尊重?看的是你内心的修为,你的见地。

  也就是说能够与自己产生联系,让自己产生更深的见解,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才是关键。贺亚农按,智慧,也就是人生的修为和见地,就是看你处理事情的水平。而这个,和单细胞动物在水中游动,趋利避害,本质上是一回事。

  作者说,在见证生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还有智慧。贺亚农注:斯坦福纪念教堂里面的话,知识再多也不是智慧,智慧是来自天神的,属于我们人性中神性的一部分。

  脑部手术每次都是对患者和家属的煎熬:你愿意用丧失部分能力来换取多活一些时间吗?这逼着家属们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必须追求完美,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双手,和眼睛。

  人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作者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者家属去理解死亡或者疾病。我的责任其实更像一名牧师,带领家人走向彼岸。知道过去的时光再也回不来,面前躺着的这个面目全非的人,再也不是那个和蔼可亲得亲人了。

  在高强度外科工作压力下,作者和死神纠缠扭打,但还是无法替患者解决问题的巨大负罪感下,能够撑住没有放弃或者自杀的诀窍是:明知发下来的牌必输无疑,但是还要打好牌,拼尽全力奋战到底。你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曲线。

  ———---

  下篇

  在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外科手术生活后,作者回到家中修养。他想到:如果还有两年好活,作者会去写书。如果还有10年好活,作者会去做医学研究和上手术台。

  在得病之前作者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得病之后,作者也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说得病只是让他将要死去的感觉更强了。

  作者能够挺住那样紧张忙碌的医生的生活,和他经常露营,经常去跑半程马拉松有关系。过去的作者,经常每周加班一百小时,经常去跑半马,是一个强人,这是作者的特性之一。现在的作者,经常背痛难忍,身体虚弱,这也是他的特征之一。这都是一个人的特性,所以看一个人是什么人?要看他在什么环境下,以及他内心坚持什么,以及决心是什么?

  英语中的病人patient ,就是默默的忍受。

  露西和我一致觉得:生活绝不是一味地躲避痛苦。多年前我就发现,达尔文和尼采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画里边身上没有条纹的老虎。

  作为医生,作者一直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将患者生活中的两道铁轨拼接在一起,让患者人生能够继续下去。但是真的到自己身上,坐着才发现自己的死亡,是一片毫无特点可言的荒原。作者迷失其中,各种科学研究,细胞分子,以及数据曲线,都无法指引前进的方向。

  人一旦遭遇顽疾,最需要小心的,是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思考自己到底看中些什么,答案会会接踵而至。几个月里,你的想法会有所改变,动摇你的对最重要事情的选择。死亡也许只是一生一次的短暂事件,但是与绝症共存却是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想清楚: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和看护,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

  所以,作者认为,那些属于外科医生的骄傲和致富是在毫无用处。他的确实本着对病人尽职尽责的态度,全心全意的救死扶伤。但这就是暂时的责任,仅仅解决了病人的健康危机,病人出院后还是要继续去和病魔缠斗去克服。

  所以作者想到既然不再以外科医生的职业高峰作为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好好想想把自己的余生塑造成什么样了。

  作者以科学为自身的形而上的最终裁决标准,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这不仅否定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同时否定了爱、恨与意义。这种思想中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差地别。并不是说如果你相信人生的意义,就必须要信仰上帝。准确的说,如果你认为上帝在科学中无立足之地,那么你就几乎一定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科学中也无法容身。因此,生命本身你毫无意义。

  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悖论。科学方法论是人们双手创造出来的,因此无法涉及一些永恒的真理。比如,科学无法用来解释生命中最核心的方面: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

  作者最终回归了基督教的核心价值:牺牲、救赎、宽恕。因为吸引力实在太大,令人叹服。我相信,耶稣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无论何时,仁慈都重于正义。贺亚农按:就是说让人好好活下去,比正义(只是个虚假的概念)重要的多。这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不谋而合,必须结合更大的事物,人生才具有了意义,而不是留下各种琐碎的生活,以及空虚的自我。

  不仅如此,也许原罪传递的主要信息也不是‘应该时时刻刻愧疚之心’。也许应该这样解释反而更为贴切: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善的概念,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做到。’

  作者觉得自己遭受了很多痛苦,觉得这就是结束。医生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这样说,作者居然心情好了一些。

  作者觉得面对生命的界限,人人都会屈服。自己已经是过去完成时。自己的未来已经不是一架天梯,逐步通向人生的巅峰。而是一路平坦,铺陈为永恒的现在。金钱,地位,虚荣浮华,不过是捕风捉影而已。

  作者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回顾自己的过去的时候,罗列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世界的意义。希望不要忘了自己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前作者自己一无所知的。

  。。。。。。

  总结:

  这是作者的一本生命之书,作者在癌症最后1年里面,奋笔疾书。但是到了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没有写完。

  虽然不完整,我还是看到了作者的诚意,和睿智的思考。 我们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不后悔,更加安心,就应该多学习和思考。避免自己到了自己的这一天,却后悔不迭。。。。。。

  公众号:亚农写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当呼吸化为空气》的读书笔记
延伸阅读
1~2年级读书手抄报(8张) 心灵因读书而美好,人生因读书而灿烂。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关于1~2年级读书手抄报要怎么画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2年级读书手抄报范文(通用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3-09
读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8张) 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读书手抄报你知道怎么画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精选二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3-09
3一6年级读书手抄报(8张)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关于读书手抄报,你都知道怎么画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一6年级读书手抄报精选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2-27
1~3年级读书手抄报(8张)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读书手抄报怎么画才能凸显主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3年级读书手抄报(通用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2-27
读书手抄报模板简单(8张)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关于读书手抄报,我们要怎么画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手抄报简单范文二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2-27
1~6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8张】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读书手抄报你都知道怎么画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6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合集二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2-27
读书手抄报内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要读书,就要读好书,既要读自己喜欢的书,更要读对自己有益的书。一起来看看读书手抄报内容大全,欢迎查阅!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选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11-01
读书手抄报文字内容有哪些。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掌握知识、明辨是非、懂得人生、快乐成长。一起来看看读书手抄报文字内容,欢迎查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手抄报文字内容(通用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11-01
2023年读书手抄报内容有哪些。读书,是打开知识的宝库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努力去读书才能不断吸取有益无害的精神品食养料。一起来看看2023年读书手抄报内容,欢迎查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读书手抄报内容范文(精选二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11-01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线、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db:cate]
2024-04-17
  • 推荐访问